总觉得老师就要有新鲜感,常年是一套不变的规律,多无味呀! 经过假期的仔细考虑,我把班上20个同学4人为一组分成5个小组,把座位按照大写的二来排,前面2组,后面三组。分在一组的4人我也是经过掂量过的,先把语文能力、综合能力强的前5人排出来,再将数学前5人排除来,再将需要努力的同学分别插入小组,一帮一地坐。同时宣布了在作业、课堂、纪律、卫生等方面的奖励措施,大家积极性超高呢。我用红、黄、蓝、绿、橙五色卡纸为每一小组做了一个奖励表,个人奖小红旗的及时贴上去,小组要扣分的也不要忘了,效果如何,拭目以待。 今天学习第十课《北京》,首先音乐起兴。跟着伴奏合唱一曲《我爱北京天安门》,接着闭眼听录音朗读,“你被北京的什么吸引了呢?”,根据学生回答列出景点。“这么美的北京,相信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它了吧!自由读课文。”我提示大家首先自由读,然后小组齐读、轮读、分自然段读,男女读都可以,教室里一片朗朗书声。接着读词语,“你会读哪个词语就带着大家一起读读吧!”小老师读一遍,学生跟着读一遍。全班齐读后再小组内轮读,然后擦掉拼音任意点学生读,接着分析了第二自然段。第二课时完全教学生字,还学要一个课时讲完内容。(想起江南老师说过,他上课尽量减少分析课文的时间,把节约出来的时间给孩子们看课外书。我的教学模式是不是有待考究呢?应该试着减少分析时间,将节约下的时间多朗读课文。)
数学课是一节《整理与复习》,小组合作可是发挥了大作用。练习七大家都已经在家里完成了,所以这节课我主要是让学生交换书本,互相检查,更正,然后再全班一起更正一次。自己感觉,数学语言实在不够准确、精炼。利用午自习的时间加上下午第一节课的时间将这一单元考试了一遍,题目灵活的偏多,看着大家抓耳挠腮的样子,暗暗担心考试的结果会惨不忍睹啊···唉,要做一个试卷分析看,看看自己到底哪里没有讲透彻。现在回想,许是自己的数学教得比较死板,一旦放入实际生活的解决问题中就不会转变了。
上午第三节课完成了数学教学任务后,想着没有午睡了,不能把每天讲故事这个优良传统丢了,于是给大家讲了一个小豌豆的故事,《小猪唏哩呼噜》的一小节,孩子们听得嘴巴都长大了。剩下的时间给大家自由看课外书,值日生坐在讲台上,我来回穿梭几次后,发现几乎所有孩子都在安静认真地看书,这真是一个好现象!要多用上这样的时间!
苦于最近心里有事,晚上总是睡不安稳,昨晚醒来两次都在想自己准备赛课的一个内容,准备工作最近又陷入了僵局。唉。
评论